在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,康熙皇帝是十分出名的一个。康熙统治时期,清朝平定了三藩之乱、收复了台湾。此外,康熙本人还三次亲征噶尔丹。这些事迹,证明了清朝在康熙统治时期是比较强盛的,否则无法完成这些事情的。而康熙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事,是因为他重用了5位汉人,这5位汉人不仅位高权重,而且全部善终。那么,康熙为什么要重用这5个汉人,他们又为什么能够善终呢?张廷玉康熙重用的汉人文官中,张廷玉是很出色的一个,同时也是清朝时期很有名的文官。张廷玉的文笔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,很少有人能在写文章这件事情上超过他。当康熙发现张廷玉这个人才后,马上就开始重用他,直接任命张廷玉为他的贴身秘书。当然,张廷玉并不只是会写文章,他还是一个非常会办事的人。无论康熙交给他什么任务,张廷玉都能顺利完成不仅如此,张廷玉还懂得察言观色,经常能让康熙皇帝免于尴尬,这也是康熙欣赏张廷玉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张廷玉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将康熙的旨意翻译为汉文,然后以圣旨的形式昭告天下。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工作,实际上想要做好是非常困难的,这很考验翻译者的综合能力。而张廷玉完美地做好了这件事,他翻译出来的圣旨不仅文采斐然,而且完整地传达了皇帝的意思。在这个过程中,满汉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融合。正是因此,张廷玉才能一路做到大学士,直到雍正朝也受到重用。陈廷敬在康熙朝被重用的汉人文官中,陈廷敬是比较特殊的一个,而且是地位最为稳固的。陈廷敬,字子端,山东人,是康熙的老师。虽然说陈廷敬的学生是皇帝,但是他在教康熙的时候压力非常大。当时,康熙还没有彻底掌握政权,鳌拜咄咄逼人,这让康熙非常难受,一直想要除掉鳌拜。作为康熙的老师,陈廷敬也处处被鳌拜打压,甚至有时候还被故意刁难。在这种情况下,康熙选择和鳌拜硬碰硬,而陈廷敬不仅没有退缩,反而选择支持这位幼年皇帝。在陈廷敬的支持下,康熙成长得很快,最终扳倒了鳌拜,成功掌握了政权。因此,陈廷敬不仅仅有帝师这个身份,而且还有从龙之功。如果没有陈廷敬的支持,康熙想要扳倒鳌拜就没有这么容易了。更让康熙刮目相看的是,鳌拜倒台后,陈廷敬非但没有落井下石,反而主动请皇帝秉公办理。以上种种,让康熙对老师陈廷敬敬佩不已,终其一朝,陈廷敬始终得到康熙的信任和重视。于成龙于成龙,字北溟,康熙朝著名的清官,康熙亲自认证的“清官第一”。清朝时期,政府对政绩非凡的官员都会予以表彰,通常会赐予“卓异”称号。一般情况下,一个优秀的官员一生最多就拿一个,而且许多人连一个都拿不到。于成龙则不一样,他一共拿了三个,可见其能力非凡。此外,于成龙的廉洁也是出了名的。无论在什么地方当官,于成龙从来不带亲属,衣食住行都是最简单的。就算是招待上级,用的也是萝卜白菜这样简单的食物。平定武昌之乱是于成龙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政绩之一,武昌之乱爆发后许多官员望风而逃,武昌乱作一团。在这个关键的时候,于成龙站了出来,他用了10天的时间便平息了内乱,武昌危机便这样解除了。黄州之乱爆发时也是如此,于成龙面对起事的豪绅恶霸完全不惧。在没有多少士兵的情况下,于成龙组织百姓主动进攻豪绅恶霸,最终用了二十天便解决了黄州之乱。1684年,于成龙在任上病逝,康熙皇帝得知后十分难过,为了纪念于成龙,赐给了“清端”谥号。靳辅第三位被康熙重用的汉人官员是河流治理大师靳辅,他的一生,都在治理河流。黄河决堤一直是历朝历代担忧的问题,到了康熙朝依然比较严重。为了治理黄河,康熙皇帝派了不少官员,但是都铩羽而归,甚至有不少人因此丢了乌纱帽。但是靳辅并不害怕这个,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,他还是接下了治理黄河的任务。到任之后,靳辅多次进行实地考察,还请教了当地有经验的人,工作做得十分认真。经过实地考察和分析,最终靳辅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《治理河工八疏》。征得康熙同意后,靳辅开始治理黄河,经过他的治理,黄河等其他运河归于平静。为了褒奖靳辅,康熙亲自为其赋诗,靳辅去世后,还赐予了文襄的谥号。施琅在康熙重用的汉人官员中,施琅是为数不多的武将。在施琅为清朝效力之前,他曾经是反清队伍的一员,而且给清朝造成了不少的损失。施琅被逼投靠清朝后,最初也没有得到重用,直到攻打台湾时才崭露头角。最早被康熙定为收复台湾的人其实并不是施琅,而是姚启圣。当时,姚启圣功勋卓著,是最适合的人员之一。然而在不久后,康熙发现姚启圣有贪污情状,并且比较严重。经过慎重考虑,康熙最终选择了久未出战的施琅,在他看来,施琅更适合做这件事。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,打算趁热打铁收复台湾。为了保证万无一失,康熙派施琅操练水军,为收复台湾做足准备。战役一开始,清军就在施琅的率领下取得了大胜,仅仅6天过后,郑氏父子就失去了抵抗之力。1682年8月,施琅率领部队登上台湾岛,台湾自此纳入中国版图。康熙重用汉人,其实并不单单是欣赏汉人的才华,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平衡满汉关系。康熙深知,如果不平衡满汉关系,将来一定酿成大祸,因此康熙朝才会有这么多位高权重的汉人官员。信息来源:《清史稿》《清圣祖实录》 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